【山地單車青少年錦標賽港隊獎牌豐收】葉曉童-為奪取金牌而犧牲的「訓練」

運動員得獎背後,到底要作出什麼取捨或犧牲?對於年僅十三歲的青少年來說,可能與朋友相處、休息的時間已算「犧牲」,但對葉曉童卻不止如此。上月她於全國青少年U系列山地自行車錦標賽中取得一面女子丙組的金牌,為此,她選擇了退出香港單車隊的梯隊青年訓練,專注投入山地單車訓練及備戰,全因她認為自己更熱愛山地單車。
朋友帶她踩入坑
葉曉童三歲開始接觸單車,但對她而言單車一直只是消閒娛樂,直至三年前,有朋友帶她踩山地單車,自此她便鍾情於山地。後來加入車隊原意是專注在山地單車單項發展,卻因教練鼓勵下接觸場地單車及公路單車,更成功加入青訓梯隊,並參加不同比賽。最近半年,她發覺自己依然最喜歡山地單車,「現在清楚明瞭自己最喜歡踩山地,喜歡山地單車多變化的路況,而且有不同風景可欣賞,不像公路及場地單車的路況相對較一成不變。」她更怡然自得地分享踩山地單車時最純粹的快樂時刻,「記得有次山地單車訓練途中下起大雨,但我和隊友們沒有避雨,而是一同玩起水來,自己非常享受那時刻。」

選擇為比賽而犧牲訓練
為何要踩好山地單車,反而要犠牲訓練?葉曉童今年於11至13歲組別的全港公路繞圈賽、全港公路單車賽均奪冠,在公路單車有良好成績及發展,但她卻因一次的不甘心,萌生暫停青訓梯隊訓練的念頭,葉媽媽憶述:「曉童是一個凡事小心謹慎、非常『穩陣』的青年,仍難避免發生意外。她於九月一次場地單車訓練時受傷,因而要暫停十日單車訓練,但隨即便要參加山地單車比賽,狀態不佳加上賽前因停訓而缺乏準備,使她在此賽中表現未如理想,於是那次失利推動她更認真及充足地準備往後參加的山地比賽,便有了是次比賽前退出梯隊的念頭,最後她決定暫停公路及場地單車的訓練,以付出更多時間準備比賽。」曉童補充:「那次之後我踩山地單車感覺更放開來,可能反而沒那麼怕受傷。」
目前單車隊在公路及場地單車項目為同一系統,山地單車卻在另一系統,因此運動員要出席山地單車的訓練及比賽只能以請假形式,犧牲青訓的訓練。十月頭,曉童跟朋友分享近況,談話間,她更堅定要付出更多時間加強山地單車訓練,以準備是次全國青少年U系列山地自行車錦標賽,「我下年便由丙組升上乙組,將面對更大挑戰,那次跟朋友傾訴完,認為要在不同項目間取捨,沒考慮多久,加上覺得刻不容緩,便隨即退出了青訓梯隊。現在比賽已完結,我也未必會重投梯隊,希望把時間集中在自己最喜歡的山地單車。」

換來首面全國賽金牌
曉童於全國青少年U系列山地自行車錦標賽出戰女子丙組個人賽,因賽道較多變化以及能欣賞沿路風景而喜歡山地單車的她看見賽道時,表示失望,「一開始看見賽道有點失望,因為很細,要不停繞圈,但後來又有點開心,因為對自己有利,自己習慣踩開繞細圈的比賽,重複踩同一賽道算是我的強項,因為每圈可以踩同樣的路線,並清楚知道自己在賽道上要踩的位置及走位,較安心及有利發揮。」賽前下起大雨,在賽道上形成多個水坑,但日灑雨淋的訓練,已使她能應付不同環境,「我已經習慣在下雨出戰,甚至天氣已不算差,只是賽道上的泥及水坑需要小心應對,比賽時要逆行『鏟過去』,才不會打滑。即使我有信心,但比賽時仍會害怕失手滑倒,一滑倒便會導致時間慢很多。」到最後曉童以第一名衝線,為過去的犧牲賦予價值,換取回來的訓練亦有成果,「我會形容衝線一刻的心情是鬆一口氣,幸好沒有失誤,因為一失誤便要落腳踩在泥地上,單車鞋會因此沾滿泥土,難以重新踩上鎖踏。首次奪得大賽金牌,非常興奮,希望以後繼續踩不同的山地單車賽事。」翌日,曉童與車隊隊友出戰團體接力賽,僅負安徽隊和貴州隊,再添一面銅牌。她下個目標為二月的全國青少年U系列山地自行車冠軍賽,今年她於同一比賽摘銀,希望升上乙組後能再創佳績。

小朋友不怕做選擇
除了犧牲梯隊的青訓,作為一個中學生,要同時兼顧學業及單車,曉童少不免要犧牲休息和玩樂時間,放學後要做功課、溫習,緊接著晚上還要訓練。她以往習慣早睡,現在要推遲睡眠時間。除此之外,還犧牲了與同學朋友玩樂的時間,為了踩單車,她卻從不後悔付出及犧牲,「要犧牲與朋友相處的機會及時間,其實都會覺得可惜,始終是朋友,但我相信將來遇到同樣情況都會做同樣選擇。」

全國青少年U系列山地自行車錦標賽於11月16至17日在廣州增城區蓮塘春色休閒旅遊區舉行,有共四百名青年單車手參加,包括曉童所屬的香港 R3 Cycling Team及另一香港車隊大埔歷奇單車會,此賽事為全國U系列裡最高級別的山地車賽,更是全國唯一一項達到國家A級賽事標準的青少年山地車賽。山地單車需在崎嶇不平的泥地上進行,路況包括爬坡、下坡、跳躍等,對於運動員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除了體能外,更需要良好的控車技巧。
R3 Cycling Team 成績:
男子乙組
吳庭禮:第6名
羅智賢:第16名
男子丙組
王嗣澂:銀牌
男子丁組
張崇君:金牌
女子丙組
葉曉童:金牌
温守言:銀牌
團體接力賽:銅牌

Comentarios